《進擊的鼓手 Whiplash》,由《最後大法師2》導演達米恩查澤雷執導,麥爾斯泰勒、梅莉莎班諾伊、J•K•西蒙斯、保羅萊瑟等主演;2014年上映的音樂劇情片。
成長在單親家庭的安德魯(麥爾斯泰勒飾),立志成為頂尖爵士鼓手。某日,他被魔鬼導師弗萊徹(J•K•西蒙斯飾)相中,邀他加入競爭激烈的薛佛音樂學院爵士工作室樂團,這似乎讓他看到了接近夢想的曙光。然而,為了追求完美,安德魯逐漸與外面的世界產生隔膜,也失去對音樂的初衷。再加上弗萊徹的地獄式訓練,讓他一步步邁入崩潰的邊緣……
原本《進擊的鼓手》是一部18分鐘的微電影,由強尼西蒙斯和J•K•西蒙斯主演,但沒想到在聖丹斯影展首映後獲得極大好評,因此導演達米恩查澤雷在得到資金贊助後將劇本拍成完整長片。不過《進擊的鼓手》早在去年10月10日便在北美上映,可是直到第16週票房仍只累積760萬美金,說起來也是不盡理想。不過上個月15日宣布了「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的入圍名單中,《進擊的鼓手》竟然獲得「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最佳混音」五項提名,瞬間成為全球關注焦點,上個月30日在台灣首映,還造成戲院場場爆棚滿座,觀眾散場佳評如潮的現象。
不過認真來說,《進擊的鼓手》的劇本沒有太多發人深省之處,口碑主要來自於緊湊的節奏和犀利的剪輯,只見劇情隨著鼓聲節奏的震動與共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高潮迭起,不緊不慢地挑逗著觀眾的神經,進而激起人們內心情感。再加上,撲朔迷離的懸念,以及角色背後隱藏著人性的危機,人與人間病態的互相折磨,複雜無解,一股壓力彷彿穿出銀幕般緊逼著你我,帶來缺氧狀態下的窒息快感,難怪會被人譬喻為「鼓手版《黑天鵝》」。
中文片名「進擊的鼓手」,其中「進擊」是引用諫山創的日本當紅漫畫《進擊的巨人》,雖然已經有點兒不合時宜,但這兩個字總給人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所以當初應該有不少人跟我一樣,以為《進擊的鼓手》是一部類似《心靈捕手》這般,一名心靈導師帶領懵懂無知的青少年,突破難關,邁向屬於自己的未來的勵志電影,結果沒想到完全不是如此,這竟然是一部「反勵志」電影,要讓人看到傳統勵志背後的殘酷真相。
推著孩子前進,令他們突破自我極限,是傳統勵志的常規主題,只是同時壓力也就隨之而生。然而很多人總抱持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觀念,認為只要有樹立起堅忍不拔的信念,那麼無論面對什麼樣的重壓,都不會被打倒,所以被壓力擊垮的人,是懦弱,是無能。這看似好像有幾分道理,但往往卻是扼殺了天才的幼苗。要知道人終究是人,人不是神,還是有極限的存在,一味的嚴格標準,未必能讓孩子突破極限,反而會使他們因為承受不了壓力而表現失常,從此對自己完全失去信心。
再者,若想要突破極限,追求完美,勢必然就得花時間及精力在這上面,並且排除掉心中各種雜念,將與其無關的一切行為、意識通通停下來,甚至到了最後犧牲自己、他人,但很有可能反而會失去更多寶貴的東西,畢竟「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而且這還不保證你的渴望,就一定能夠達成。同時,一個人過度「執著」,就會迷失了最原始的自我,找不回那份純然的初衷,那麼即使最後成功了,還有什麼意義呢?
更何況,「一將功成萬骨枯」,能站在金字塔頂端終究是少數,免不了要經過一番的較量,未達標準的都會被淘汰,但人性的負面情緒,也很容易引發「惡性競爭」,就像影片中主角安德魯為了爭奪首席位置不顧一切這樣。講到這裡,當初安德魯把原首席鼓手的譜子弄丟,是否真只是無心之過呢?畢竟安德魯當了替代鼓手一段時間,以他的天賦,難道會察覺不到原首席鼓手不能記譜的毛病嗎?還挺耐人尋味的。
當然,這扭曲的師徒關係,以及演員優質的表演,也是令《進擊的鼓手》受到讚賞的關鍵之一。其中扮演魔鬼導師弗萊徹的J•K•西蒙斯,那暴躁與喜怒無常的態度,習慣用一大串尖銳的髒話汙辱學生,渾身散發出駭人的戾氣,會令人仿佛置身於十八層地獄般痛苦不堪。如此精湛的演技,也使得J•K•西蒙斯囊括包含「金球獎」等多項國際獎項的最佳男配角獎。
至於天才少年安德魯,則是由即將上映的超級英雄電影《驚奇4超人》中扮演「神奇先生」的麥爾斯泰勒來詮釋,影片中那追逐夢想的偏執、爭奪首席位置的焦慮、被弗萊徹折磨的痛苦、取得成果時的驕傲,無比錯綜複雜的情緒糾葛,真實切出人性黑暗面。
最後結局有些人解讀為師徒和解,有些人解讀為安德魯反擊勝利,其實也不能說哪裡有錯,不過可能是太樂觀了點!如果從《進擊的鼓手》的「反勵志」角度來看,或許該說安德魯仍是走向了弗萊徹的境地,只見安德魯最後一場演奏時,以非常強硬的態度,先後向大提琴手、弗萊徹說「等我指示」,並旁若無人地瘋狂打鼓,把所有人逼得只能跟隨著他的腳步,儼然是一位暴君。他的父親在後臺看他SOLO時,眼神中所透出的驚恐,似乎也暗示著安德魯失去原有的純真。成功必須付出巨額的代價,並且得殘忍無情!
※附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