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1   

《驚魂記 Psycho》,改編自羅伯布洛奇的同名小說《精神病人》;由《北西北》導演亞弗列德.希區考克執導,安東尼柏金斯珍妮李約翰蓋文薇拉邁爾斯等主演;1960年上映的驚悚懸疑片。

 

瑪麗安(珍妮李飾)是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上班女郎,她厭倦了在午休時間偷偷去和山姆幽會,因為山姆賺的錢幾乎都得用來付前妻的贍養費而不能和她結婚。這天瑪麗安要替老闆存進4萬美元進銀行,一時衝動之下她決定捲款潛逃。

 

她在大雨中來到了一間汽車旅館,接待她的是生性害羞的老闆諾曼貝茲(安東尼柏金斯飾),貝茲對瑪麗安一見鍾情,因此引起控制狂媽媽的嫉妒與不滿。而隔天瑪麗安竟人間蒸發,到底這間旅館背後隱藏了什麼樣驚人的秘密?

220-02   

亞弗列德.希區考克是一位聞名世界的電影導演,他一生共拍攝了超過五十部電影,不但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片傳世,對電影工業也有深刻的影響。尤其他最擅長於拍攝【驚悚懸疑片】,熟練運用各種感官意象,再搭配他獨到的蒙太奇剪接手法,著意渲染一種詭譎不安的異樣氣氛,自心底悄聲的蔓延開來,激發出潛藏在人類心理和精神層面的本能恐懼。也因為希區考克巧妙地掌握住觀眾情緒,所以為他自己贏得了「緊張大師」的美譽。

220-03   

對於喜歡希區考克電影的人來說,他晚期有五部影片可以說是非看不可的,那就是《後窗》(1954)、《迷魂記》(1958)、《北西北》(1959)、《驚魂記》(1960)、《鳥》(1963)。其中《驚魂記》被視為希區考克最佳影片之一,後來更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AFI百年百大驚悚電影的第1名,而且在流行文化各方面上已經被引用過無數次,也因為如此,本片被選為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典藏。

220-04   

《驚魂記》最初受到的評論褒貶不一,後來出色的票房收入,促使影評人非常積極地重新檢討,所以證明所謂的影評人不就這玩意。不過在那個年代,這部電影的尺度算是很大,特別是「淋浴場景」,它的血腥和裸露程度都挑戰了當時美國仍在遵守的審查法規《海斯法典》。當然如今女演員袒胸露背已屬見怪不怪,血肉橫飛的場面更是俯拾皆是,只是「淋浴場景」所帶來的心理衝擊,仍然被視為電影界最驚嚇的一幕,而且經過後人無數次的研究、討論和致敬。

220-05   

「淋浴場景」會如此經典,首推還是希區考克慣用的蒙太奇鏡頭表現手法,短短的48秒,卻花費了7天時間完成,由78個快速切換的鏡頭組成,瑪麗安驚恐的臉、賣力掙扎的雙手、不斷蠕動的身軀、神秘兇手高舉舞動的刀子等,一連串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從不同距離和角度拍攝,動作變化後再組接,讓觀眾產生空間上的錯覺,並深信刀子已經刺進了瑪麗安的身體裡,心生強烈恐懼感。此外,電影使用巧克力漿當作血來增加逼真感,因為巧克力漿在黑白電影中看起來更像血,也因為希區考克的創意巧思層出不窮,所以營造了這場戲不可思議的恐怖氣氛。

220-06   

不過說老實話,畢竟是五十多年前的老電影了!《驚魂記》對於電影工業推進的價值,已經超出電影本身給人們的感受,所以即使有些人看了不覺得哪裡驚悚,這也是正常的事情,不用因為這片被譽為經典,就硬是改變自己的主觀想法。然而,即使畫面已經無法給所有人相同的恐懼,但是由伯納.赫曼所打造,那銳利而又瘋狂的小提琴配樂,依舊營造出高度張力的驚險,每一個音符都流動著某種莫名的詭異和陰森的味道,就好像神秘兇手舞動的利刃一般,淒厲駭人,令人匪夷所思。

220-07   

值得一提的是,希區考克的電影永遠透著懸念的感覺,《驚魂記》也不例外。影片一開始就花很長的篇幅去描繪瑪麗安捲款潛逃的心理變化和不自然的行為舉動,讓人無法聯想到她後來將面臨的遭遇。接下來,到了旅館,跟瑪麗安驚慌失措的神情相比,諾曼貝茲這個溫和靦腆的年輕人,看起來也比瑪麗安正常許多,根本料想不到他會變成一個戴著假髮,穿著婦人裝,手持匕首,面目猙獰的殺人狂,這種撲朔迷離的殺機,令人防不勝防。

220-08   

其實這樣的安排還蠻有趣的,在這個社會上,很多外表看起來循規蹈矩的人,往往心理都有著缺陷,暗地裡盡做些見不得人的事;相反地,有些人看似離經叛道,但他可能只是不愛矯揉造作,表現出來都是最真實的自我。所以什麼叫做正常,什麼叫做不正常,就連自己本身都不能保證,那麼你又如何能夠評價他人呢?所以最重要的還是學會認識自己本身的不完美,並學會包容別人的缺點。

220-09   

諾曼貝茲,一個有著嚴重戀母情結的男人。從小就被母親控制而養成過度的依賴,後來母親結識了一個男人,貝茲感到自己被母親拋棄了,於是為了獨占母親,竟然殺了母親和她的情夫,但因為承受不了親手弑母的慘烈記憶,所以他就開始幻想母親還活著,最後人格分裂,一直遊離於自己和母親的雙重身份之間。安東尼柏金斯完美詮釋這樣一個充滿複雜心理的角色,瘋狂、偏執卻又脆弱的楚楚可憐,他那清秀的臉龐,隱隱之間帶著一絲說不出的病態神色,讓人不由得毛骨悚然。

220-10   

每個人都需要愛,希望多被人欣賞及理解,只是一旦這個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影響心情,就會扭曲心靈,並且容易走向極端。影片中貝茲因為承受不了弒母的罪惡感煎熬,以及本身對母親無比依賴的懦弱,人格分裂出一個母親與自身對話,最後母親的第二人格更吞噬了貝茲的主體人格。人心是無比的脆弱,因為害怕孤單,想要維持其他人的重視,常不自覺地以他人看自己的眼光看待自己,以社會能接受的方式來行事,漸漸地,內心深處有個聲音開始否定自己,最後連自己也忘記了自真實的面貌,或許每個人都有多重人格吧?

220-11   

220-12   

220-13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第六天喵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