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喉讚 Pitch Perfect》,由電視劇《家族風雲》導演傑森摩爾執導,安娜坎卓克、伊莉莎白班克斯、艾莉西斯奈普、布萊特妮史諾、瑞貝爾威爾森等主演;2012年上映的音樂青春喜劇。
巴頓大學新鮮人貝卡(安娜坎卓克飾)被克蘿伊(布萊特妮史諾飾)挖掘加入學校的阿卡貝拉(無伴奏合唱)女子美聲團,跟她同時加入的成員還有自信過人的「胖艾美」(瑞貝爾威爾森飾)、性事無度的史黛西(艾莉西斯奈普飾)、具有同志傾向的辛西亞蘿絲(伊斯特迪恩飾)以及聲音小如蚊子的莉莉(哈娜梅李飾)等人。
然而,固執又墨守成規的團長歐柏莉(安娜坎普飾)始終看不慣貝卡的叛逆特質。與校園格格不入的貝卡,要如何以她驚人的才華改變阿卡貝拉的傳統表演方式?又如何帶領這群又壞又怪的女生和全國美聲團體一較高下呢?
《歌喉讚》,改編自《GQ》雜誌資深編輯Mickey Rapkin實地造訪美國奧勒岡大學與維吉尼亞大學的阿卡貝拉無伴奏樂團文化的【報導文學】小說。不過既然是【報導文學】,裡面所描述的人物、事件都必須緊貼現實為主,並且符合新聞宣傳的功能,即使為了迎合大眾而做了部分戲劇渲染,但其主要訴求,還是在介紹「無伴奏合唱」,所以電影的重頭戲,就是看那一場又接著一場的精采表演。
「無伴奏合唱」,希伯來文為A cappella,一般指不用樂器伴奏,僅由人聲來哼唱出旋律與節奏,最常見的就是教會詩歌,後來流行音樂也有廣泛運用,而且還加入了Beat-box、B-boying等新元素,呈現出全新風貌,扣人心弦的精彩表演,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只是講歸那麼講,臺灣A cappella起步算很晚了,好像上世紀九○年代才開始萌芽,即使到了今天,它在臺灣主流音樂市場還是偏冷門,就算電視節目常邀請一些樂團表演,但我想不少人應該還是看完《歌喉讚》,才正式把這玩意給記住吧!
A cappella在歐美早已是行之有年的文化,但是關於A cappella的電影卻不怎麼多,琥碧戈柏主演的《修女也瘋狂》(1992年)算是我看過的第一部,不過《修女也瘋狂》還是比較偏向教會詩歌。相形之下,《歌喉讚》的A cappella表演,則是完全以流行音樂為主,並混合大量舞蹈、肢體語言、表情、劇情、幽默和互動,所以就像是看了一場精采的現代歌舞秀,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當然除了A cappella外,《歌喉讚》還是一齣【青春喜劇】,所以對於兩性之間、同儕情誼、親子關係,這種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煩惱,不可避免地會在電影裡面出現。只是《歌喉讚》比較重視同儕情誼這一塊,其它就比較像是配菜,稍微點綴一下門面,故事性也顯得薄弱鬆散。
青少年總是渴望在同儕團體中獲得認可,更或者是想當個風雲人物,只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償所願,甚至有些人還會遭到排擠,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當然我不否認,有些時候是環境因素,剛好你遇到的人,都是那些跟你八字不合的,就像影片中貝卡和她的室友,只是更多時候,問題還是出在自己身上。
《歌喉讚》想表達的就是,承認自己的不完美,並藉此認識自己的一切,只有先坦誠的接納自己,別人才會敞開心懷去接納你。同時,也因為每個人是不完美的,所以也就沒有一個團體是完美的,其間難免存在摩擦或是衝突,但重點是,能夠承認彼此間的差異,從中找尋折衷的解決辦法,進而接受、重視、珍惜這些差異,最後達到各司其職、互補長短的功效。
曾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的安娜坎卓克,這次首度獨挑大樑,但在《歌喉讚》裡,還是維持她一派清新氣質,雖然有安排不少內心戲給她,只可惜臉部表情略顯僵硬,感受不到太多的情緒渲染。再加上很多時候其他演員賣力搞笑,就只有她一旁裝酷,或笑得很尷尬,讓人看了整個feel都down下來。
然而不管如何,光是看一票青春洋溢的女星共同演出,就讓人挺高興的,除了女主角安娜坎卓克水噹噹之外,像是艾莉西斯奈普、布萊特妮史諾和安娜坎普也都挺正的。至於瑞貝爾威爾森和哈娜梅李,則是以自然生動的演技與渾身充滿喜感的魅力,擄獲觀眾不少的目光。
所謂的青春,正是夢想、創意和挑戰的年紀,所以不該墨守成規,要勇於改變,願意創新,甚至去學習犯錯,因為犯了錯,你才知道要怎麼做才是對的,並且懂得承擔失敗的挫折,這樣才會成長。
※附錄
▲安娜坎普
▲布萊特妮史諾
▲艾莉西斯奈普
留言列表